黑格尔说,《论语》没讲什么哲理,很肤浅。他说的对吗?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短句 > 2024-03-12 10:59:53

黑格尔说,《论语》没讲什么哲理,很肤浅。他说的对吗?

其实,在这件事情上,真正肤浅的是黑格尔,尽管他的哲学很精彩。

黑格尔在《哲学史讲演录》中,设置了《东方哲学》一章。其实他很不情愿,他的意思是,为了反衬欧洲哲学之伟大,所以要先说明东方只有宗教没有哲学。

他在这一章里,讲了中国和印度。中国,他第一个讲的就是孔子。

严格来说,黑格尔并未提到《论语》的书名,只是说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。何以如此呢?因为他从未见到过《论语》这部书,更别说研究了。他所讲的,基本是1687年在巴黎出版的、由若内塔几个神父编写的《中国哲学家孔子或中国的学问》一书中的原话。而这部书,也基本没有引用《论语》的原文,而仅只是介绍和评论。


可知,在关于中国哲学(也包括其他东方哲学)这方面,黑格尔做学问的方法是极不地道的。

孔子《论语》曰: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这句话恰好可以送给黑格尔。

还可以借用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的一句话,他嘲笑说,黑格尔关于中国所知的一切,不会多过这个国名。

事实就是如此,黑格尔在后面讲老子的时候,就把道家和道教混为一谈了,还说到了老子飞升上天及长生不老云云。

对于这种充满白人傲慢的言论,哪个稍微了解些真相和有所真知的人,会当回事呢?别忘了,黑格尔是欧洲(或白人)中心论的重要鼓吹者之一。


翻回头来说《论语》。

就先秦诸子来说,最具哲学色彩的,是道家和儒家。当时的古人,承继的都是远古先民自观象授时所长期形成的宇宙观、世界观和哲学观。

这一点,据说出自孔子之手的《周易贲彖》概括得最清楚:刚柔交错,天文也。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。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
具体来说,天文与人文之关系,即集中于道与德之关系。

老子,更集中于讲天道;而孔子则更侧重于讲人德。孔子的相关思想,被弟子以语录形式记录于《论语》中,这是不容否认的史实。


然而,绝非说《论语》中没有哲学。

孔子,实际上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同时。假若真的比较,孔子的哲学思想,显然比苏格拉底深刻得多。

比如,关于认识论。

苏格拉底说,他极力寻找万事万物都安排得最合理想的学说,然而发现,必须先解决前提说,就是以助产士的方法帮助事物之名的出生。

很绕吧?


对此,孔子一句话就解决了mdash;mdash;必也正名乎。他的论证是: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;事不成,则礼乐不兴;礼乐不兴,则刑罚不中;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。

还比如,关于形式和内容或曰表象和本质的关系。

苏格拉底说:任何一个具有明确意义的lsquo;名词rsquo;,比如lsquo;善rsquo;lsquo;美rsquo;lsquo;人性rsquo;,都是 lsquo;理念rsquo;或者lsquo;表象rsquo;,是一种lsquo;形式rsquo;。

孔子又显然高明于苏格拉底,他说: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孔老师不是在与弟子简单地讲伦理,而是深刻地阐述了形式与本质的关系。


古希腊的哲学家们,泰勒斯、毕达哥拉斯、赫拉克利特,包括苏格拉底,谁又不是格外关注伦理道德这件事呢?

柏拉图的《辩诉篇》,重点记述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。苏氏说,要让人们对宇宙的关注,转移到理性的实际应用,也就是关心、和照管好自己的灵魂,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灵魂臻于至善。

孔子说: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道者也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这是说,天道是不可违的大道(后人叫作规律)。人道由天道而生。所谓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这个化成的过程,即为教也。

这又比苏格拉底的格局高出不止一筹了。


总之一句话,谁要是真把黑格尔的那些评论当回事,那才叫悲哀呢!

本文标题:黑格尔说,《论语》没讲什么哲理,很肤浅。他说的对吗?

点击排行